本文為你分享的是報喜不報憂《解析:為什么你總是對家人報喜不報憂?-時尚資訊》,下面是詳細的內容。
# 歡迎關注并置頂我 #
文 | 胡慎之 圖片 | 來自網絡
每一個人都值得被溫柔對待。
她知道,如果媽媽看到她發的朋友圈后會擔心,這種擔心會轉化成焦慮,結果就是,媽媽會比平時更頻繁的打電話。如果我沒有接到媽媽的電話,媽媽會更加焦慮。在這種情況下,我只能選擇報喜不報憂了。
01
綜上幾點分析,蠻感慨的,我們對待親人的方式,似乎是功利性的。像親人,有時又像陌生人。
02
如果我們用這種方式來對待自己的話,我們就會顯得特別孤單。值得信任的人,我們也無法信任了,以后遇到了委屈和挫折怎么辦呢?
03
舉個常見的例子:
a. 大白對他的主人和他主人的小伙伴們都是無條件的接納。主人想做任何事情,大白都陪著他,即使犯了錯,大白仍會原諒他。
b. 我們也希望生活中有一個像大白一樣的人,讓我們感覺有一種溫柔的力量,包括軟軟的溫柔的擁抱的感覺。
04
任何人都渴望被溫柔的對待,我也不例外。
“前些年,我發現自己做了一件很不好的事情,這件事讓我特別自責,因為我覺得這件事傷害到了別人。
在內疚和自責的狀態下,剛開始我不太愿意把這件事告訴身邊任何人。直到有一次,有兩個朋友打電話問我在做什么?我說,“我在家”,他們說,“要過來看看我”。那時,我身體不舒服,椎間盤突出,差不多病了一個月,睡覺也只能趴著,必須讓別人拉我才能起來。
可能是因為這件事對我造成的壓力,我曾一度懷疑自己,覺得自己不夠好,是犯了錯的人。這兩個朋友也是心理方面的專業人士,他們很關注我,見到面后,看我臉上的神情以及肢體語言,覺察到了我的問題。他們給了我很多支持和安撫,終于,我鼓起了很大的勇氣去表達這件事。
朋友們的寬容,讓我感覺到了特別溫柔的力量。也因為這件事,我們的關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,由普通的朋友變成了很好的朋友?!?/p>
我有一個來訪者,他一直努力想做一個特別關心孩子的稱職父親,渴望自己成為一個強大的父親,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。
有一天,他回家特別累,孩子煎了兩個雞蛋,一個煎的比較漂亮,另一個煎的比較糟糕。孩子不假思索地把那個漂亮的雞蛋夾到了爸爸的碗里。
看到孩子如此真實的表現后,來訪者一下子被震驚了。立刻自責起來,覺得孩子對自己那么好,自己對孩子態度卻那么惡劣。
如果我們一直處于這樣的循環中,可能對方有一些比較溫柔的態度,也會被我們解讀成:對方可能要來責怪我們了。這樣,我們就一直得不到被溫柔對待的感覺了,甚至會懷疑自己值不值得被別人溫柔對待。
這個來訪者可能因為曾經的個人經歷,內心對自己的價值和自己值不值得被愛這件事,一直處于否定的狀態。
因此,當我們有能力去主動選擇時,最好的方式,就是試試,因為每一個人都值得被溫柔對待。當我們試著可以完整表達自己時,哪怕是“不好的自己”,那么,我們也確信:我是值得被溫柔對待的。
培養一個高情商高智商的孩子從母嬰關系開始,
胡慎之老師精品課程:
《心理專家胡慎之:影響孩子一生的心理秘訣》
在喜馬拉雅FM上線,
詳情點擊“閱讀原文”查看。
(掃碼可立刻進入付款頁面 ?)
??

客體關系心理學家
向日葵心理創始人
微博:@胡慎之心理
電話:020-38299651
以上就是關于報喜不報憂《解析:為什么你總是對家人報喜不報憂?-時尚資訊》的詳細內容,感謝你的閱讀。

最新文章
- 夏天就要穿什么顏色的衣服呢?這幾款黃色單品搶眼又顯白,輕松玩轉時尚
- 天的天氣簡直是太炎熱了,所以在這個時... [+]